讓孩子輕鬆愛上閱讀

小時候,我只要去早餐店,都會拿起書櫃旁邊的漫畫,反覆的翻閱每一頁,嚮往著故事中的奇幻世界;到了國中,能夠閱讀比較長的文章後,開始沉迷於小說一字一句所構築的美好想像,還記得第一次熬夜,正是因為看著《哈利波特》看得入迷,一轉眼就看到半夜了。然而,長大以後,隨著課業、工作壓力的增加、以及網路遊戲開始流行,在學校看了一整天的參考書,一回家就只想躺在床上玩手機,而不是像以前一樣,想要坐在桌前好好看一本想看的書了。

你也曾經體驗過這樣的轉變嗎?隨著科技日新月異,我們似乎逐漸放下手中的書籍,開始栽入網路世界。根據《2023臺灣民眾閱讀行為暨實體書店產業洞察報告》統計,台灣民眾近8成平均每天閱讀不到1小時,超過2成台灣人每週不看書。對於孩子而言,在一個缺乏閱讀的環境長大,每天接收破碎的資訊,長期下來可能會缺乏消化、理解知識的能力。因此在108課綱中,「閱讀素養」作為課程的核心目標誕生了!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何謂「閱讀素養」,以及我們如何陪伴孩子一起學習閱讀。

關於閱讀素養

在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》的內容,108課綱中的閱讀素養目標如下:

  • 養成運用文本思考
  • 解決問題與建構知識的能力
  • 涵育樂於閱讀態度

和以前強調閱讀要透過增加閱讀量,吸收大量課外知識的觀點不同,閱讀素養更強調的是「消化資訊的能力」。現今搜尋引擎發達,我們可以很快就找到自己需要的資訊,甚至也有AI能夠輔助。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,如何仔細判斷資訊是否為真、是否能夠善用資訊解決問題,是培養閱讀素養的重要目標。

既然閱讀素養這麼的重要,那我們要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素養呢?在思考這個問題前,讓我們一起從孩子的角度看一看。試想一下,孩子出生的環境充滿著電子設備,而父母時常使用著「手機」這個看起來很有趣、一直發光的東西,慢慢長大後,自然會想知道父母手上的東西是什麼,並且很有可能被光鮮亮麗的網路世界所吸引,從此開始與父母搶手機來玩。在這段孩子的視角中,「書」並沒有出現在他的世界,而在上學後,書對孩子而言,會成為一種課業的負擔,進而感到壓力,造成惡性循環。

因此,在解決閱讀素養之前,我們要先解決的是:「如何讓孩子覺得閱讀很有趣?」接下來,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如何透過環境營造、生活習慣等不同於課程的方法,試著與孩子一起見證閱讀的有趣。

家中閱讀環境布置

設置封面朝前的櫃子

優點為視覺吸引力更強、方便拿取、鼓勵自主閱讀,但缺點是只能放少量書籍。而面對放置少量書籍的劣勢,我們可以透過下列方式來彌補。

  • 每個月輪替書籍:增加每一本書被閱讀的機會
  • 設置主題書區:特定節慶放置相關繪本
  • 混合式書架:結合傳統式的書背朝前與封面朝前的展示架

確保繪本的擺放位置能夠促進專注閱讀環境

為孩子打造一個適合閱讀的環境,讓孩子可以在舒適的空間享受閱讀,自然能夠幫助孩子慢慢喜歡閱讀。

  1. 獨立的閱讀區域:盡量將書籍與其他玩具、廚房等活動區分開。讓孩子在進入這個區域時,自然地進入閱讀模式。
  2. 自然光與柔和照明:避免刺眼的光源影響閱讀感受,可多以柔和的閱讀燈或自然光打造舒適環境。
  3. 舒適的座位與毯子:小型沙發、坐墊、豆袋椅、柔軟的地毯等,能夠幫助孩子更輕鬆的在閱讀區域待更長的時間。

培養閱讀習慣

讓孩子看到大人在閱讀

要讓孩子喜歡上閱讀,再多的循循善誘都比不上大人的身教。當孩子親眼看見大人在平時拿起書本閱讀,將閱讀視為生活中的一部分時,孩子也會開始漸漸相信閱讀的魔法。

  • 安排家庭閱讀時光:每天的特定時光關掉電視,家中成員拿起喜歡的書籍閱讀。
  • 從最感興趣的內容下手:就算與課內知識無關也好,透過閱讀喜歡的東西進而培養興趣,例如:生活書、旅遊書、傳單、烹飪書等。

時間不長,也要天天閱讀

透過將閱讀這個行為融入在生活之中,建立與孩子的默契,久而久之,孩子也會慢慢自己學會閱讀。

  • 用故事當起床號、熄燈號:一早可以透過播放有聲書,喚醒孩子起床;到了睡覺前,可以請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書,講故事給孩子聽,讓悠悠的故事與大人的聲音入眠。
  • 作為活動與活動之間的調適:結束動態活動後,安排短時間的閱讀可以幫助孩子從興奮狀態過渡到平穩的狀態。學齡的孩子也可以做為放學與回家寫功課之間的銜接。

 

生活中的閱讀的媒材

  • 報章雜誌上的新聞:利用新聞與生活資訊分享給孩子聽,除了傾聽孩子的想法以外,也可以促進親子的交流。
  • 科技輔助:善用社區圖書館、公益團體、線上平台等不同的有聲書、電子書,讓手機也能成為輔助閱讀的工具。
  • 剪貼簿:和孩子一起剪下雜誌報紙上的圖片或文章,放在剪貼簿上,也可以組合不同的內容,串聯成一個故事。

或許對很多人而言,閱讀不是一件容易建立的習慣,但試著拿起書本,看一本自己喜歡的書,孩子看到了,也會漸漸地和你一起閱讀。一起閱讀,就會變得越讀越快樂!希望大家可以一起和孩子打造沒有壓力的閱讀環境,一起享受書本所帶來的樂趣!

 

圖/ 蔡亞芯  文/高翊展